目前分類:讀書會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上週和女兒去看「82年生的金智英」會想看這部主要是想了解,

這代的女性想法與觀點有什麼不同。

82年生的金智英電影.jpg

因為是討論女性觀點,原以為女兒會沒興趣不會想看,

沒想到女兒居然說好,還說這部電影在網路上討論很火紅。

電影女主角是以1982年出生的女性,大約是台灣的7年級生。

女生大都受到大學教育,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,

對於工作不是為了賺錢,而是因為自己喜歡覺得有趣才去做。

這樣年代的女性在面臨社會結構會遇到什麼問題?

 

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改變了,不再男尊女卑。講求女男平等。

但在社會上,還是要求女性生孩子,照顧小孩,

女性會因與其把薪水全交給保母,還不如自己帶小孩。

只是為了要自己帶孩子,延伸做家事打掃、煮飯,甚至是回婆家當媳婦。

這些都是七年級生最大的痛苦,婆婆忘了你的媳婦也是別人的掌上明珠。

 

對七年級女性來說,很多都是在家不用做家事,連泡麵也不會弄。

但只要一回婆家,許多不曾做的家事,像惡夢一直出現,

許多心想說的話卻不敢說,只因為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。

卻還是有不少認為帶孩子等於在家休息。

 

金智英去看醫生,醫生說:飯是電子鍋煮的,衣服有洗衣機洗,

掃地有吸塵器,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?

那?在現代的上班族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?以前要拿紙筆找主管簽核,

要印一堆文件,現代都無紙化了有什麼好辛的?

以前要用手插苗,用鐮刀收割水稻,現在的農夫到底有什麼好辛苦的?

但卻沒有人會這樣說,不論那個領域技術都日益月新,減少使用勞力,

唯有家事始終得不到大家認同。「82年生的金智英」

希望有人發現這看似正常,卻又是不公平的現象。

有人發聲為自己說話,才會由第三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。

 

電影以回想方式穿插金智英以前遇到的事件,

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金智英的母親因為智英生病而自責,

要搬到智英家附近幫智英帶小孩,要智英放心去上班。

媽媽.jpg

智英變成了外婆的樣子,對著母親,斷斷續續地說著抱歉的話:

「美淑啊,對不起。」

「智英她就算辛苦,也會自己看著辦的,你把她培養得很堅強,對吧?」

智英心裏清楚知道自己要面對的不單單是育兒,更是社會對女性的要求。

 

某些時候也帶我回到自己在帶老大的日子,沒有任何支援。

面對的不是育兒的無力而是環境的壓力。

曾經在半夜時女兒發燒無法入睡,

為了怕吵到老公我抱著女兒在客廳哄女兒。

女兒因為生病哭時,公公出來看孫女,心疼孫女

說了一句:怎麼會顧小孩,顧到小孩生病?接著就回房間。

我心裏知道老人家是無心的,只是關心孩子沒有惡意。

但這樣的關心活像是硬是拿刀砍了妳一刀,就算傷口好了,還是會痛。

 

所以當我看到這一幕時,多希望那時有人教我孩子生病了,我可以怎麼做?

而不是指責或是只出一嘴來傷人。

 

畫面帶到鄭代賢哭著對金智英說:我覺得是因為和我結婚,妳才生病的。

 

這一幕讓女兒回應:笨蛋,就算沒和男主角結婚問題還是會出現。

 

接著女兒說:女人不管到了幾歲都要會賺錢。

 

是啊,社會在看家庭主婦—媽蟲。就是因為花的不是自己賺來的錢。

想上班也因為保姆費佔掉所有的收入,

如果有經濟能力,這一切的傷害是不是會減少到最低?

 

82年生的金智英.jpg

看完電影又跑去買書來看,發現書中的鄭代賢角色很符合七年級生,

兩人在一起時家事一手包辦,假日也是鄭代賢弄早餐給金智英吃。

書中對於七年級的兩性互動寫的很好,看過電影再來看感受又不同。

 

很多人說「82年生的金智英」是在說女權主義,我則不這麼認為。

世界在變化兩性一直是個議題,這本書顯現出兩性在成長。

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個體,所以男生會做家事在七年級生出現。

接著男性帶小孩甚至請育嬰假都不足為奇,除了生小孩一定要女性,

在生活中不管是誰做什麼?另一半都要心存感謝,才能繼續下去。

 

沒有什麼是應該的,家裏煮飯不應該是女性,廚師也不該是男性的天下。

性別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好不好吃?

 

女人不管到了幾歲都要會賺錢,

這個想法也保護了男性,賺錢不該是男生的責任。

未來兩性只會愈來愈好,還保有傳統想法的人是否要更新觀點?

文章標籤

angel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一直是個內向的人,最初接觸"銷售教學"時我其實很困惑,巿面上所有的書都教大家要外向要活潑,要勇敢表達自己。但我自己實際在銷售時,一點都不外向,也不活潑。每次同事都會不解為什麼Angel,都不給折扣,嘴巴也不甜,但客人都會買單?當時,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?我常想;銷售一定要熱情外向的人才合適嗎?後來,教的學生多了之後,我發現愈是熱情的人銷售愈是不理想,常見情況為:

  • 因為太熱情反而讓顧客害怕,尤其是遇到不熱情的客人。
  • 遇到同是熱情的客人也顧著聊天,反而找不到成交時機點。
  • 很容易因為自己喜好而只介紹自己喜歡的商品,對於不喜歡的商品完全不賣。

而真正會銷售的人反而是內向的人,因為內向善於觀察,願意傾聽,這二點往往是成交的要素。

天使1.jpg在"心安理得天使銷售法"書中作者說自己是個內向的人,對於內向的人要怎麼做才會成功銷售?這本書給了很好的方向。

短暫的勇氣加一點想像力

陌生拜訪每個人都會害怕,人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會想像許多負面的畫面,試想如果你的家人平常回家前都會先打電話給你,但今天沒有?你開始出現什麼畫面?

……………是不是都是遇到壞人?................所以才沒打?

事實有可能是單純是通訊軟體故障…………或是手機沒電沒訊號

但我們都習慣往負面想,面對陌生拜訪也是一樣,去做只有二個結果,成交與不成交。最差的情況是什麼?不成交。

  • 轉念就會成交

天使2.jpg

面對陌生客要想像對方可能的問題是什麼?你可以幫他什麼?因為你的幫助,讓他困擾很久的問題得以改善,所以你是好人,怎麼可以不和對方聊一下,談著談著就這麼成交了。

  • 專業才是王道

天使3.jpg

證照有時是最佳武器,很多說考了一堆證照也不見顧客買單。當你善用證照中學的專業知識,你的顧客就會非找你不可,因為他知道你不是亂講是有根據,是專業的。很多學員在學專業知識時都會反應,像唸生理學顧客也不會聽這麼多?化妝品調製?顧客也不懂,為什麼要學?

天使4.png

唯有把自己放在等同醫生的專業,顧客才會自主上門,而且不會砍價    

Picture from: Noun Project

 

這也是我以前在賣療程時,同事都打到七折,我還是照公司規定走活動,業績只有往上沒動搖過,顧客很清楚,她買的不單單只是商品,還有妳的專業技術(知識),這是你要教育顧客的。

客人談錢一定是受到你引導,和顧客對話錄下來,談到多少次價格?

天使5.jpg

當你以專業銷售時,你的顧客只會和你談需求

 

天使6.png

當你以活動銷售時,你的顧客只會在意多少錢

Picture from: Noun Project

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的專業不夠,也不是客人沒有購買的意願,但就是沒成交。會出現這種情況大都是需求沒到位,也就是顧客回答你的並不是他真的想說的。

當顧客對著商品說,錢不是問題時?

顧客真的說錢不是問題?

 

  • 引導顧客潛在需求

天使7.jpg

銷售都教了解顧客需求,針對顧客的需求介紹商品。

最大的問題是顧客並不了解你的商品,他怎麼會知道他要買你們家什麼商品?

以開放性的問題來收集資息,當訊息共通時,就可以判斷此需求是顯在或是潛在需求。

舉個例子來說:

店員:天氣開始變化了,你都怎麼穿衣服?(開放式)

顧客:就隨便穿,冷就多穿幾件。

店員:那最多會穿幾件?常常像熊一樣嗎??

顧客:是不會像熊啦,我不喜歡太多件,最多就是一件大衣。

以上的對話內容翻譯如下:

隨便穿,不喜歡太多件-訊息共通(沒有數字堆疊)

不會像熊,最多就是一件大衣-訊息共通(愈少愈好)

 

顯現需求為:

顧客不喜歡穿太多件,所以輕和保暖是首要考量。

潛在需求為:

雖然輕和保暖很重要,但穿起來一定要漂亮。

最後"心安理得天使銷售法"書中提到一定要時時檢討,為什麼商品賣不出去?這是很多人銷售時,最常遇到的問題,以為商品賣出去就好。卻忘了成交真正的原因,演變成經濟不好業績就差的現象。

當然會銷售的人會覺得這本書寫的很淺,私心會分享完全只是因為"天使"兩個字-怎麼可以不分享,所以名字真的很重要啊。


 

angel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70728_145519.jpg

自從數十年前被老闆要求教銷售後,只要和銷售有關的書我都看,尤其是心理類(剛算了一下我心理行銷類的書居然買了一百多本)經過多年的實驗後,發現巿場上很多書都只教片段的,更多是看似有內容其實不實用的居多,所以後來我大都自編教材使用。

 

20170728_145559.jpg

那為什麼想分享”暗黑心理學” 這本書呢?這本書上巿沒多久我就買了,送來當天我就看完了。放在客廳桌上,我小六的兒子走過來翻了一下這本書說:媽,這本書借我看。

隔天兒子回我說他看完了,放回客廳桌上。隔了一天,兒子又拿暗黑心理學書去看,又看完了一次。然後,隔二天兒子又再拿去看一次,最後這本書就變成在兒子的書桌上。到底這本書有什麼魔力可以讓小六生這麼熱衷一直重覆看?我好奇的是他看的懂嗎??

所以我跑去訪問我兒子:兒子啊,這本書我看你看了三遍,你覺得這本書那裏好看?向來討厭發表讀後心得感的兒子,居然很快的回說:妳是想問這本書,那裏最有用吧?

媽:也可以,那你覺得那裏最有用

兒子:"以文字寫下心情"這個我覺得這個最容易執行。

20170728_154552.jpg

媽:還有嗎?

兒子:印象最深的嗎?溫莎效應,這個我覺得對我很有效,我很喜歡。

20170728_154650.jpg

(媽的OS:兒子發現了嗎?我都用這招對兒子>_<)

媽媽故做鎮定問:還有嗎?

兒子:香味這個我覺得也很棒,有好吃的香味我喜歡。

20170728_154747.jpg

兒子看我做筆記又開始說:還有就是因為這本書是漫畫居多,圖畫的很清楚,重點是還有劇情不會看起來很無聊。

以上就是小六讀者的心得,當然還有很多就不聊。

這本書就行銷面與實用面再結合小讀者的分享,解說會是

行銷一

這本書很特別的是從書名就開始洗腦,當我們看到暗黑心理學消費者的認知會自動調為黑暗心理學,開始會對黑暗面有了不同的想像與定義。

行銷二

裏面的故事結構包含了想收賄不同的消費者,如事業上遇到困境的、工作能力受到挑戰、愛人找不到方法的。讓有需求的消費者自然會想知道這本書可以幫到自己多少?

行銷三

針對現代人速時閱讀,以漫畫方式呈現。再使用文字加圖說明,讓購買者不覺得只是一本漫畫,不但容易閱讀也很好理解,同一個名詞使用漫畫與文字雙重說明,讓購買的人感覺實用性高。

20170728_154552.jpg

20170728_163651.jpg

再來分享實用面

實用一

實務溝通時表情、距離與肢體反應,常是溝通上最常見的問題,很多書都會只會用幾張圖就帶過,並沒有把情境帶進去。這往往會造成實用上的問題。像是抱胸就代表是拒絶嗎?其實不然,溝通時肢體反應與呈現才是重點,還要加入表情和距離。這本書裏的漫畫就用了很完整的情境表達,融入了情境讓你可以想像並具體化,這個我覺得很實用。

實用二

這本書在說明任何心理面都是以基礎為主,生活上常常會遇到,像溫莎效應,我就常用。一些人與人溝通的基本法則在這本書都會看到,個人覺得是很實用的一本書,透過練習會有很好的收穫也就是說,這本其實是一本技術書,要練過才會愛上。

實用三

這可能是我個人喜歡的,在每個章節最後都會有一句和章節相關的名言,我個人覺得很實用,因為這一句話可以把剛才的資料做總整理,尤其像我兒子名言學的不多的,就會覺得好像有點道理,不知不覺看完書就多學了好幾句心理學家的名言。

20170728_170845.jpg

那這本書值不值得買呢?建議去書店翻翻看感覺一下書的氣場,再決定。畢竟書名和畫風我個人覺得是比較凶的感覺,不是走可愛風格。或許有些人不喜歡也不一定。像我前一陣書跟風在網路博**買書,因為沒翻過書,買了不少地雷書,所以還是建議大家翻過書再決定,重申一次我沒拿錢喔,只是單純分享。

angel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